青春赋能现代农业 创新绘就振兴图景 ——云台农场青年职工以“五线谱”奏响转型强音
五月的云台农场生机盎然,智慧大棚里数据跳动,直播间内热度攀升,云水湾景区游人如织。五一假期,连云港云台农场的青年职工们以创新为翼,在科技赋能、电商突围、农旅融合等领域多点突破,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,成为港城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
科技“智变”:实验室到田间的创新接力
在兴垦科技公司组培实验室,“90后”科研小组正专注于蝴蝶兰培育。这群青年技术骨干成功研发2个新型培养基,对12个品种进行组培,目前已有160多个品种、近60万株蝴蝶兰规模化种植。“我们不仅要种出‘科技花’,更要让农业科研扎根土地。”林业中心负责人陆春浩表示。
田间地头同样是创新战场。占地30亩的物联网智慧大棚内,西红柿藤蔓攀至6米,红果成串如瀑。青年团队引入无土栽培技术,以椰糠基质替代土壤,通过手机端实时监控水肥数据,实现全年无休采收,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70%,节水节肥达20%。“现在种番茄靠‘云管理’,手机就是‘新农具’。”技术员刘超凡展示着实时跳动的环境参数。
云端破局:流量经济激活“新农资”
“家人们看过来,云水湾的白桑葚熟啦!亲子垂钓限时优惠,点击下方链接下单!”95后主播叶倩雯在镜头前活力满满,她所在的“短视频小组”今年已开展20余场直播,53条短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0万次,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2万元。这支青年团队不仅卖农产品,更将房产销售搬上“云端”——云龙房产直播团队创新VR看房、专家连麦等形式,一季度完成102场直播,吸引1000人次潜在客户,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逆势突围。
“流量就是新农资,年轻人要做‘数字新农人’。”青年们自学视频剪辑、流量运营,将农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线上流量,成功打造“云水湾”区域品牌,助力本土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。
农旅融合:青春创意点亮田园经济
五一期间,云水湾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千人,荷塘边围满了体验龙虾垂钓的亲子家庭,星空露营地里企业团建活动热火朝天。这支90后运营团队以“农业+”为笔,绘制全年农旅主题链:春赏花、夏采摘、秋研学、冬拓展,每个活动都融入农耕文化体验。“我们设计的‘荷韵廉心’特色路线,将荷花的‘清廉’特质与党建教育结合,推出插秧体验、荷塘党课等沉浸式项目,已吸引10余家企事业单位定制。”云水湾常务副总经理卜驰龙介绍,今年以来景区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,创收33万元,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增收。
数据背后是青年团队的巧思:将连云港中专学校新疆班的劳动实践课搬进农场,让学生体验播种与军事化训练;开发“农垦记忆”主题研学,通过老物件展览、田间课堂传承农垦精神。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,更成为港城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。
青春担当: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
在创新一线之外,青年职工同样是企业运转的“稳定器”。财务部赵志伟优化核算流程,将财务结算周期缩短30%;组织干事潘婷搭建电子化职工档案系统,让信息调阅效率提升50%;安全员陈鹏推行“网格化排查”,18次安全检查整改隐患80余处,实现安全生产“零事故”。“每个岗位都是创新阵地,年轻人要做‘螺丝钉’更要做‘发动机’。”高效农业生产区技术员朱必辉的话道出了农场青年的共同心声。
从科研尖兵到直播达人,从景区运营者到安全守护者,云台农场的青年们以科技线、营销线、服务线、安全线、管理线为“青春五线谱”,在黄海之滨奏响现代农业转型的奋进乐章。
正如技术员吴继成在实验日志中所写:“把论文写在泥土里,让创新扎根田埂上。”这群港城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诠释:当青春与土地相拥,必能孕育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。(朱倩)